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红色文化 >> 敌后抗战中彰显的新四军铁军精神及当代价值

敌后抗战中彰显的新四军铁军精神及当代价值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2-07-27      阅读数:
敌后抗战中彰显的新四军铁军精神及当代价值
孙志军
      新四军铁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参加北伐以来,从南昌起义之后所主导的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谱系之一,但其本质依然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之中。这一精神谱系在新四军开展的敌后抗战中得到充分彰显,即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四军从皖南出发,奔赴全国各地抗日敌后战场,以抗战必胜的信心执行了中共中央所制定的敌后抗战战略与部署,更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定不移地在抗日战场上开展敌后游击战,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以胜利的战斗凝聚民气、赢得民心。坚定信念,充分展现了新四军敌后抗战的精神风貌与基因特质。
      1.敌后游击战战略决策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1938 年2 月15 日,毛泽东指示陈毅、项英, 力争在苏浙皖边开展游击战争,“但在目前最有利于发展地区还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地区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必能建立根据地,扩大四军基础”。不久之后,毛泽东又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 :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或准备建立的长白山、五台山、太行山、泰山、燕山、茅山等根据地,将是抗日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场所,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但是,中共高层对于敌后抗战战略方针的确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七七事变”以后,随着日军进攻态势日益加剧,在数天时间就已经突破了平绥防线,战局的发展震惊了毛泽东,中共最高层不得不考虑在攻势凌厉、军事素养优良的日军以及作战队伍庞大、装备齐全的国民党部队这两者面前,中共的武装力量如何才能得以生存。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1937 年9 月由林彪部队115 师组织的平型关山地伏击战,打击的是日军辎重运输中队,而且占了绝对的地形优势,虽得以取胜,并歼灭日军千余人,但林彪的部队仍然付出了600 余人伤亡的代价,且这支部队是红军长征的老班底,相对其他部队战斗力更强,如果照这样打下去,中共的3 万部队不要多长时间就会消耗殆尽。基于以上问题等战场实际情况判断,毛泽东放弃了集中力量正面作战与友军各负其责的战略思想,并让朱德、周恩来参加南京最高国防会议,向蒋介石明确提出中共军队只能开展敌后游击战,由于武器弹药供给、作战人员配备等因素所限,部队只能进行战略配合,不能满足战役指挥的需要。同时也明确提出,在进行战略配合时中共军队插入日军后方开展积极有效、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牵制消耗日军战斗力量。实践证明,平型关一役,打击日军运输车队竟然还有如此多的伤亡,何况其他部队呢?正是中共中央毛泽东对抗战时局的综合评判以及参战战场的客观分析,也正是毛泽东对敌友我三方力量的实事求是的权衡决策,最终在陕北洛川会议上形成了建立抗日根据地、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决议。
      2.新四军在苏南敌后抗日战场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保存自己消灭敌人。1938 年4 月底,粟裕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进入苏南茅山地区,进行建立敌后游击根据地的战略侦察。茅山西邻南京,北濒长江,东至淞沪,南下浙西,如果能在这里建立根据地,相当于在“敌人心脏地区插入一把尖刀”。陈毅同志后来也分析 :“茅山战地地位很重要,既在日本军阀侵华大本营南京的城下,又是国民党第三战区的前哨,从古到今,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茅山是我们的第一个立足点,是继续向东、向北发展的依托。有了这个立足点我们才能联通皖南,继续东进和北上。”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粟裕、陈毅、张鼎丞等先后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和第一、第二支队向苏南敌后挺进。6 月17 日,先遣支队在镇江西南的韦岗截击日军汽车队,取得新四军在江南首战的胜利。
      首先,新四军先遣支队在粟裕司令员的带领下首战韦岗取得胜利,是新四军先遣支队进入苏南进行战略侦查后有的放矢的结果,是按照实际情况与战场预设条件以及现场调查之后再采取精准的军事对抗实战的结果。因为在之前新四军先遣支队只接到破坏南京龙潭与下蜀之间铁路的命令,期间新四军先遣支队发现镇江与南京之间的公路上有日军的运输车队经过,经过进一步勘察,日军运输车队来往频繁,于是决定在韦岗打一次伏击战。
      其次,韦岗战斗的胜利,是新四军指战员广泛而充分掌握了敌情、了解了战场地形、果断的决策部署、实战指挥得当才取得的胜利。虽说此次战斗缴获不少,但战斗规模并不是很大、击毙的日军也不多,但这一份来之不易的胜利却意义十分重大。新四军先遣支队进入苏南敌后的首战胜利,由此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广泛地激发了苏南人民群众投身抗战并取得胜利的信心。
      最后,这次战斗的胜利,让苏南的广大老百姓看到了中国有一支可以打败侵略者的军队, 燃起了人民群众心中渴望胜利的希望。虽然平时看到的新四军手中拿的武器装备不行、军队的人数也不多,但是此次的胜利,让广大的苏南人民群众清晰地认识到这是一支与其他任何抗战武装力量都不相同的抗日的军队,因为这支抗日的军队有战斗力、有组织力。
      历史已经证明,新四军敌后抗战所形成的铁军精神,以及在敌后抗日游击战场上所展现军事斗争决策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都来源于我党的“灵魂”之一——实事求是原则。无论是在战略方针的决策部署上还是在敌后战场指挥战术的制定与形成上,都是从战场、敌情、社会等相关实际出发的,不盲目更不盲从,而是坚持一切真理都会从艰苦而科学的摸索与实践中得来。
      二、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四军长期艰苦坚持在大江南北敌后抗日游击战场上,以胜利的战斗、模范的群众纪律、广泛开展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让社会广大群众在斗争中认识到这是一支与众不同的具有人民性格的抗日军队。通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特殊而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千锤百炼,形成了永不言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人民军队本色。
      1.新四军在根据地广泛地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从本质上看是执行我党的群众路线政策。模范地、创造性地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新四军发展抗日力量,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以刘少奇、陈毅、粟裕、谭震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率领新四军在苏南、苏北乃至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以高度的灵活性、开创性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教育引导社会底层群众,争取团结社会上层爱国力量,分化中间力量,孤立顽固反共势力,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洪流中,艺术地展现了共产党统战法宝的威力,对现今社会仍有诸多借鉴的现实意义。新四军从组建到发展壮大的进程中,中共所领导的新四军始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 同地方爱国地主、开明士绅、民族资本家、地方实力派、封建帮会、宗教人士和社会各阶层,以及国民党上层和军队中的部分力量以及国际上支持中国抗战的友好国家和人士,甚至同日军、伪军中的进步力量,都结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坚持持久战、敌后游击战和有条件的局部运动战,并在广大农村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性质的“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扩大新四军的影响,同时积累共产党局部执政的经验,争取抗战的胜利。这正是新四军铁军精神(铁的团结)的重要体现。
      2.新四军在敌后斗争过程中贯彻群众路线,执行严格的群众纪律是我党所领导的新四军以及所有地方武装的必然要求。新四军在组建后不久,为了能够迅速站稳脚跟,建立起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有条件的根据地先后建立起基层党组织和半政权性质的抗日民主政府,就必须把组织建设、社会管理、锤炼队伍的触角伸向各根据地的广大农村,开展有效而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从而使新四军得到发展和扩充、战场补给得到保障,并得到民众的大力支持。如果说这些成果的取得归结于革命队伍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强大的信仰,那么新四军在组织内部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的、规范可操作的群众纪律就是战斗取得胜利、群众能够满意、队伍赢得民心的重要保障。新四军组建后不久,就出台了《新四军十条军规》,该军规的广泛实行,为长期坚持在敌后抗战一线的新四军指战员们规范了战斗纪律和政治生活,同时还矫正了新四军自组建以来南方八省各游击区队伍自身所立的“规矩”及众多不良习气,为在党所领导的新四军队伍中确立价值标准,树立了道德上、思想上、行为上的规范和规矩。纪律是新四军的“铁军”之魂,胜利之本。继军规之后,又公布了新四军的《三大纪律、六项要求、十项注意》。1943 年12 月,新四军政治部又制定了关于拥政爱民的指示,并公布实施了《新四军拥政爱民十大公约》。
      俗话说 :细节决定成败。皖南事变以后,国民党掀起了一波反共高潮,各根据地的发展条件、生存状态、社会环境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坚持敌后游击战略变得异常艰苦。新四军领导机关及各支队、各根据地的地方武装纷纷出台规范性文件和法律制度,确保军地一心、军民一心。1941 年2 月,淮南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颁布华中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抗战时期施政纲领》,明确规定 :厉行廉洁政治,肃清贪污 ;建立便民之司法制度,保障人民检举告发任何工作人员罪行之自由。至此以后,淮北、鄂豫边区、苏中、苏南、皖江等地纷纷颁布施政纲领,作出了内容相似规定,从而使各根据地廉政建设逐步走上以法治政的轨道。
      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执行以及坚决贯彻群众路线中严格的群众纪律,就可以窥见当时新四军各部在规范组织建设上的一些实际情况。同时,新四军各级党组织从自身队伍特点出发,不仅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且在斗争的环境中制定出规范自己思想、行为的一系列规范性条例、制度,在根据地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与拥护,赢得了民心。对于今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规范党内政治文化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四军在敌后复杂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的环境中,不仅坚决贯彻了中共中央的敌后抗战的战略方针与部署,更是在敌、伪、顽三方力量夹击此消彼长的总体态势下,发挥了新四军在敌后游击战争中独立自主的斗争策略,建立了敌后抗战各个阶段的战术目标的清晰独立、战术方法的选择自主等具有独创性的斗争形式。
      1.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战战略方针和战术制定的独立自主性。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凝聚了全国民众敢于抗争的民族意识,提振了全国民众抗击日军的民族自信,团结了全国民众的抗日力量,最终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由于国共两党在军事实力、时局把控、战略判断等差异的原因,以致于两党所领导的军队在选择抗日的战略方针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国民党军队坚持正面战场,在华北、华中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战役对抗,而此时的日军则为了发动全面侵华,在人员配备、物资供给、军力部署上累积了十多年之久,各参战部队的战场军事素养远高于国民党军队,以致于正面战场国军的战斗消耗和人员伤亡巨大。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则采取了有别于国军的战略选择,以创建根据地为依托,坚持敌后游击战、持久战,积小胜为大胜,战斗形式多样,战术运用变化无常,使战斗素质较高的日军在局部战场上失去了优势。中共中央所确立的战略方针,在新四军苏南抗日战场上得到了较好的运用。
      1939 年2 月周恩来受中央委托来到新四军军部,为新四军的发展制定了三条原则 :①哪个地方空虚就向哪个地方发展 ;②哪里危险就到哪里创造新的活动区 ;③哪个地方只有日军伪军而友军友党较不注意,没有去活动,就向哪里发展。这是对新四军发展的又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概括为 :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向南巩固。中央做出这样的战略部署,与自身的军事实力是密切相关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坚持敌后战场比正面战场要更加艰苦卓绝,原因就在于 :正面战场是一面对敌,背后有自己的后方,可以获得人力物力的补给。敌后战场却是四面对敌,没有后方,也没有补给,一切都要靠从敌人手中夺取。由此可见,在地处国民党、日伪统治的中心地带,要开辟新四军自己的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略,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在敌后艰巨而复杂的斗争环境中,没有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没有灵活机动决策安排,不要说敌后游击战的胜利,能够保住自己队伍的战斗力、能够在这一地区生存下去都将是极度困难的。
      2.新四军苏南开展敌后游击战的同时,独立自主地改造和引导地方武装参与抗日民主政府建设,为新四军主力发展提供重要兵源支撑。陈毅、张鼎丞、粟裕等率领新四军一、二支队挺进苏南敌后,创造性地执行和运用党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灵活而开放地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很快在苏南茅山地区站稳了脚跟。经过新四军的艰苦斗争,越来越多的人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下,原国民党句容第二区区长樊玉琳,原泰兴教育局局长、爱国知识分子巫恒通,经过陈毅等领导人的启发教育,接受了新四军的领导,并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加入了党组织,成为我党的军政干部。加强对地方武装的联系,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派有经验的新四军干部到地方抗日武装中去,以“枪换肩”的办法,逐步整顿、改造原有的部队,使之成为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经过大量的工作,茅山地区有管文蔚、张雍冲、许维新、樊玉琳、洪天寿、巫恒通、吴甲寅、蒋铁如、诸葛慎、纪振纲等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都改造为党的抗日部队,后上升为新四军主力部队,独立自主而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促进了苏南根据地基层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和发展。而针对借抗日之名, 行祸害乡里百姓、死心塌地投靠日寇的反动的会道门、刀会及地方的土匪武装, 新四军采取了坚决打击和消灭的政策,如消灭刘洪奎、朱永祥、余宗臣、王松泉等土匪武装。新四军一、二支队先后在江南大地上站住了脚跟后,坚持“杀一批、稳一批、帮一批”策略,积极鼓励工、农、商恢复生产,公平交易 ; 严厉打击和惩处地方上欺男霸女、地痞流氓、汉奸走狗恶势力,匡扶了正义,在根据地内逐步形成公平、公正、公道的社会氛围 ;对一些地方实力派、民族资本家从抗战大局出发,积极引导其支持抗战、关注社会、多担责任,支持其“开大门、走正道”,在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同时,激发其民族大义。新四军维护社会公道、公义,树立了“铁的军队”正义形象,凝聚了人心,激发了社会民众抗战的信心,得到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众真心的支持和拥护,为队伍的进一步发展争取了极大空间。由于新四军一、二支队科学合理的坚持中共中央、毛泽东指示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凭借着全体指战员执行模范的群众纪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进入苏南后不断取得胜利的战斗,逐步恢复了抗战到底的信心。
      以新四军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率领武装力量在苏南苏北乃至整个华中敌后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以优良的战斗作风,以高度的灵活性、开创性贯彻执行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策略,与社会底层民众打成一片,争取和团结了社会上一切爱国力量。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搞统一战线,就是把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自己的敌人搞得少少的。新四军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斗争,艺术地展现了铁军精神的统战魅力。
历史已经证明,战斗在大江南北的广大新四军将士,尤其是在复杂而艰巨的敌后斗争环境中锤炼、磨砺出来的铁军精神,不仅展现了这支中共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文化基因和内涵特质,也为当今社会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兴旺注入了强劲的精神动力。
      备注 :该文所用史实事例、文史资料等内容均来源于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的《新四军苏南抗日斗争历史基本陈列展》《新四军廉政建设史实展》。
(作者为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长、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