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山水生态 >> 梅岭的环境设计与景观布局

梅岭的环境设计与景观布局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梅岭的环境设计与景观布局
陈凯   殷雪琴   张炳文
 
 

    摘要:通过对梅岭环境设计与景观布局的具体,探讨园林环境景观设计和主题景点建设综合要求,提高对园林景观的感性认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Through to the Meiling environment design and landscape layout's concrete, discusses the botanical garden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and the subject scenic spot construction synthesis request, enhances to the botanical garden landscape perceptual knowledge, realizes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unification.
 
 关键词:梅岭、环境设计、景观布局、景点设置、绿化布置

     梅岭位于南山风景名胜区招隐景区的入口处,六、七十年代被上铁水泥厂征用,先是开山采石,然后又开凿山洞,构造人防工事,与此同时,上铁水泥厂还在此建造三幢临时居住用房,八十年代中期南山风景名胜区内全面禁采,宕口和房屋被废弃,逐步破旧不堪,开始影响招隐景区的景观环境。2007年我们结合招隐景区的全面改造,重点对废弃宕口进行生态修复,对人防洞口进行伪装,并根据招隐景区的人文特色即隐士文化的特点,以梅文化为主题进行环境设计与景观布局,力求形成一个与山水清音池相互对照,互为对景的主题景点,从而增强招隐景区入口的景观质量,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梅岭位于南山风景名胜区招隐景区的入口处东侧山坡之上,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与西侧的山水清音池相互对应(见图1)。我们运用有关了山水阴阳学说的观点,将其布置成东山西池的格局,这样一岭一池、一刚一柔,在景观形象上形成了具有强烈对比的自然景观,一方面通过景区道路与山坡相隔,使两者相互之间有所区分,一方面通过山间小溪的布置形式,将东山做成西池的源头之一,使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做到对立统一,在时间空间上更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在大空间上还力求通过借景的方式,将飞云阁引入梅岭,要求梅岭与山顶的飞云阁形成对景,拓展梅岭的景观空间意境。
    1、空间组织
    根据生态修复废弃宕口,伪装人防洞口,及其以梅文化为主题进行环境设计与景观布局的要求,同时,结合“山水有清音”的诗境,有意识地将梅花这一主题,营造成为宏观意义上的“清音”之一,衬托出隐士文化的涵义。我们按照观梅、赏梅、品梅等功能要求,合理设置景点建筑,并且通过游览道路这根轴线,有机的将这些景点建筑组织起来,形成以梅文化为主题特色的景点。   
    梅岭在空间上我们通过山体的自然高差变化,有意识的将它们布置四层平台,安排六个点景,通过游览线路将它们有机的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景观环境,同时又通过游览线路,向南的用林间小道引导,与杜鹃园沟通,向西以招隐景区的主游览线路及山坡上的树林和梅花与水清音池相联系。这样,使得梅岭既能独立成景,可游可赏,可停可息,又能很好地与大景区相互协调,和谐统一,成为大景区的有益补充。另外,我们还运用对景、借景、点景等手法,通过“抑---小扬---中扬---大扬”,使空间更加赋予变化。在实践中我们力求做到一、二、三、四四层平台上的建筑互为对景;二、四两个平台上的建筑向下与山水清音池中的和畅轩、高情胜地形成相互对景,向上与山顶的飞云阁形成借景。
    2、景点设置
    在梅岭的入口处,布置一块近似南山风景名胜区产的山石,上刻“梅岭”二字,进行点景、点题,拉开进入梅岭的序幕。然后,通过林荫道路的曲折感,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等到了第一层平台上,我们有目的地将空间放大,并针对人防洞入口有碍美观的现状,用一个叫梅馆的建筑进行伪装,使它与自然的山体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人防洞口隐蔽好,在梅馆大门上题“独占花魁”匾额,两侧挂“人去春无主,我来梅正花”对联,渲染梅文化之主题,并在梅馆内布置有关梅花的诗词书画作品,让人们在品茗的同时欣赏到梅文化的风韵。同时在其北侧的坡地坡脚,结合山体的特点,采用枯山水的形式布置一个旱溪旱池,并通过山间小溪,将山水自然排放到山水清音池里,使之有山水清音池源头的感觉。当到达第二层平台上,空间进一步放大,可以观赏山水清音池的景致。在这里,我们设计建造了一个五角形的亭子,并以它为中心按照梅开五瓣的意思,在其周围用硬质铺装铺装一个梅花图案,意味 “梅开五福”,亭子取名为“报春亭”,亭柱上楹联挂“花开淡墨痕,清气满乾坤”,揭示梅花的特点和品格。在第三层平台上,我们设计营造了一个游息平台,放置栏杆、座凳,让人们到此可以坐下来休息,为了增加观赏内容,我们自然布置了一块大型的本地产的类似于白太湖石的石灰石,在石头上分别刻上毛泽东手书的陆游和他自己反其道而作的卜算子.咏梅诗词,即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主席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不仅增加了观赏内容,增加了文化氛围,而且通过诗人不同的视野,把梅花的品质揭示出来,为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梅花,提供了指示作用。同时,为了景观营造的要求,在空间布局上采取收的方法,进行抑景,恰到好处地利用林间小道与杜鹃园相连,通过连绵起伏的山势,曲折变化的林间小道和林木森森的自然山林,营造出“林深不知处”的意境。在第四层平台上,我们尽最大的努力,无限放大空间,并以一株千年梅花为中心,用防腐木建造了一个游息赏景平台,在平台上设计了一组木质花架。人们在此可停可息,可娱可游,可赏可眺,不仅可以观赏山水清音池的景致,还可以眺望飞云阁,以及层林尽染的景致,得到身心的最大愉悦。
    3、置石与护坡
    置石是园林中十分常见的一种造景形式,布置得好很容易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反之,则会给人破碎凌乱的感觉,容易破坏景观效果。我们在梅岭的置石上,选择近似南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石材,力求自然生态,突出主题、烘托主题。一是按照“山贵有脉”的要求,沿着山脚的边缘的自然走势,进行自然式散点布置,做到大小搭配,部分埋人地下,仿佛这些置石都是从地上生长出来的,做到山有根、脚能收,并且,在这些山石之间,用麦冬草进行绿化,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艺术效果。二是突出重点,在梅岭的入口和诗碑处,重点选择两块巨石进行点景布置,很好地表达出设计的意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特别是在旱溪旱池与山坡的叠石布置时,我们结合山坡的形态变化,根据山体的走势,采用散点布置的方式,让原来碎石渣裸露、无骨架的山坡变得峥嵘突兀起来,显得有气势;让山脚的旱溪旱池边缘变得曲折迂回,显得自然活泼。同时我们采用枯山水造园手法,在旱溪旱池里布置了一层厚厚的细碎的白石砂,让人们认为,那是涓涓的溪流从山中缓缓流出时留下的印记,感觉到池外有溪,溪外有源,产生一种“我从山中来” 的感觉和意境,给人一种亲切和谐自然的感受。此外,我们还在旱溪旱池边缘栽种了菖蒲、莎草、麦冬等植物,增加起自然野趣,让旱溪旱池更加逼真可爱。
    4、绿化配置
    在梅岭的绿化设计中,我们为了更好地突出梅文化这一主题,不仅栽种了大量的梅花,包括四十株地径为十二公分的大梅树,和六十株地径为七-八公分的梅树;而且认真做好梅花与其他植物的主题配置,通过其他花木更好的烘托梅花,烘托出梅花的铁骨铮铮和傲雪吐芳品质,例如:梅花与竹子、松树的配置,即“松竹梅”岁寒三友;与兰花、竹子、菊花配置,即“梅兰竹菊”四君子;与荷花的搭配,即“和和美美”;以及与山茶、海棠、杜鹃、紫薇、桂花的配置,形成四季花景,让梅文化得到集中展示。
    在招隐景区大门入口至梅岭入口的山坡上增加二十余株梅花,配置一组桂花、杜鹃,密栽麦冬,使山坡显得生机盎然;在山水清音池边补栽八株梅花,让梅岭与山水清音池做到平稳过度;梅岭入口,利用山坡上原有的枫香林做背景,用两株梅花与叠石、竹子、杜鹃、麦冬等配置,突出梅岭主题;梅馆的两侧栽种芭蕉,取“雨打芭蕉”的意境;梅亭周围片栽梅花,以达到香雪海的意境;诗碑处四季景观的要求,用垂丝海棠、紫薇、桂花、山茶、杜鹃等花木与梅花配置,烘托诗碑。在木质花架的观赏平台上,重点围绕千年梅花,栽植梅花、香橼、腊梅、菊花、竹子、红叶石楠等,进行空间布置,绿化配置,突出梅岭主题。
    总之,通过梅岭的环境设计、组织施工,我们对园林景观设计、施工等实践活动有了全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