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山水生态 >> 水乡岛屿 桃源村庄

水乡岛屿 桃源村庄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水乡岛屿 桃源村庄
              ——江心洲村庄空间特色及其发展指引

                           徐敏

导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塘)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福德)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田园)园田居》其一

    江心洲原为沙洲群,三国时“首衔焦屿、尾抱圌峰,长六十里,阔三十七里,周围百八十里”。千百年来,随河势变迁,这些沙洲群渐渐淤涨为陆域面积较为稳定的江心洲。全洲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大套河呈横Y形横贯洲域中部,灌渠纵横,河塘、湿地、低洼地星罗棋布。在纵横交织的水网基底上,洲岛村庄枕河而居、依塘而建,形成了水乡岛屿特有的村庄风貌。 
江心洲靠近镇江主城,却与主城有一江之隔,只通渡轮,与主城若即若离。这里尚未规模开发,仍保持着自然生态的乡村景观、清幽宁静的田园氛围、闲适简朴的生活气息和淳朴敦厚的民风习俗。追溯江心洲的文化历史,自北宋至清,它曾是焦山寺庙的田产,曾称为“和尚洲”,因此,它多少又与佛教文化相关联,与佛家朴素无华、修身养性的境界相关联。总之,这里虽近主城,却又以岛屿之地自成一方天地,有着主城所不及的田园风光,佛家文化的润饰又让世人对此地多了一番神秘的桃源想象。

一、村庄空间特色——缘河而作、傍水而居的岛屿水乡

江头落日照平沙,
潮退渔船搁(船)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
见人惊起入芦花。
——宋•戴复古《江村远眺》

1、资源——水、田、林、路、屋
(1)水
    长江:江心洲是长江岛屿,东望镇江高桥镇莲花港、南望谏壁分区、西眺焦山、北观新民沙洲,江水面宽1-2km.从江堤公路远望长江对岸各景,视距在1.5-5km之间,江水浩浩荡荡,江对岸景致轮廓依稀可见,江中常有渡轮鸣笛而过,辉朝霞映晚霞,视野开阔,江景十分雄浑壮丽。
大套河:南北两条大套河呈横Y型横贯洲域中部,由西北、西南入口向东汇聚,河宽50-200米不等,河长各3000m左右。南北两条大套河汇聚处位于洲域中心偏东,此处河面最宽阔,并形成一个向东南凸出的洲头咀。大套河水流平缓,水体清澈明净,漫河碧透,鱼游浅底,水草游离,河景十分宁静优美。
    河塘:大小不一的河塘星罗棋布于全洲域,小河塘不过几百平米,大河塘可至几十公顷,一个个小河塘往往一字排开,位于一排排的村庄农舍前后或道路一侧。河塘有荷花塘、菱花塘、芦苇塘、鱼塘等等,其中以东北部河塘最为集中且规模最大,这里也有几处较大的养鱼场。密布的河塘使得江心洲处处见水、时时见绿,水乡岛屿特色深入人心。
    灌渠:灌渠是供引水浇灌田地的渠道。江心洲地势平坦,农产品种类丰富,目前仍是一个以农作物生产为主的农业岛屿。2-5m宽的灌渠纵横田间林地,不仅浇灌了江心洲丰饶的土地,也塑造了交织密布于江心洲田间林地里的水景观。
    湿地:湿地是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2米以内,积水期达4个月以上)和过湿的土地。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源、净化环境、保护物种、提供生物产量、供旅游等多种功能。江心洲堤外滩涂湿地资源丰富,长江潮涨潮落,滩涂时而被水淹没时而露出水面,滩涂区域植物、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省级白鳍豚保护区就位于江心洲东部堤外区域。
 
 (2)田
    江心洲地势平坦,田地一般呈方块条状排列,田地呈现独特的肌理。江心洲丰产葡萄、油菜、水稻、小麦和各类果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作物生产使得江心洲田地呈现不同的色彩和质感。   
(3)林
    林地既有大规模的方块状的苗圃基地,也有带状的防护林和片状小规模的林地;既有散布于洲域的高龄树木高大树木,也有植于房前屋后的小树林。杨树、橘树、桃树、泡桐、银杏、香樟、竹林等十分常见,是形成江心洲四季之景的非常宝贵的环境资源。
   
(4)路
    路:江心洲道路的主要特征是阡陌纵横,道路的肌理以田垄为主,洲域内的主要道路也随着田垄的布局而弯折有序地布局。道路尺度一般较小,都为水泥路面,主要道路一般路面宽6m,其他道路路面宽3-4m左右。出于防洪需求,江心洲外围的堤坝道路标高较其他道路高,堤路标高7-8m左右,其他道路3-4m左右,堤内道路与堤路相交处往往不直接垂直相接,而是弯折一定角度使两条道路间形成一定角度,从而解决道路标高相差较大的问题。从而也形成江心洲道路的一大特色。
    桥:因洲域水系纵横,故洲域桥梁众多。横跨大套河的桥目前有五座,分别为益平一桥、益平二桥、同心桥、农家乐桥和江心洲咀处一座桥梁,都为多孔石砌拱桥,造型较为单调平实。其余跨越灌渠、河塘的小桥众多,多为单孔拱桥,或位于农舍家房前屋后,或位于乡村田间野外。
    
(5)屋——村庄
   与其他平原地区成片成团的村庄空间布局不同,江心洲村庄以点状或条状的空间布局为主,或三五家成一处,或一排排列于河道边或道路边,形成特色鲜明的洲域村庄的总体空间布局。村庄农舍以独栋的乡村住宅为主,一户一宅,一户一院,院门一般朝路开,往往是常见的红瓦灰瓦坡屋顶、水泥墙面或瓷砖贴面的普通乡村住宅。
2、特色
    江心洲现有村民委员会三个,五墩村、五套村和益平村,农村人口五千人左右,约占洲域总人口的70%。自古以来,江心洲以务农重谷为主,农业特色极为突出。乡民躬耕田野,乡村房舍列布洲域,这里水源丰富,林木葱葱,田舍俨然,净水、净土、净气的环境特质,以及村庄房舍与碧水、方田、翠林和道路之间相互有机组合方式,造就了江心洲独有的村庄特色风貌。总体而言,江心洲的村庄具有亲水性、均质性和分散性三大村庄总体空间布局特征。
(1)亲水性
    水是江心洲环境系统中最为关键的要素,“择水而居、逐水而行”历来是江心洲岛居民的生存准则。江心洲农村依然保存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现状,农民居住点沿着密集的水道两侧布置,依水就势,水流经哪里,居住点就落脚在哪里。“家家贴水而居”,许多村庄的建筑随水系走向和功能需求灵活布置,并不生搬硬套固定的模式,房舍枕河而筑、屋旁自家建河埠头、院前有路院后有塘、院前一方绿林院后一畦水田、水上架桥方入屋……这些沿水而设的农房形成了江心洲一个个沿水生息的自然村落。
(2)均质性
    平坦的地势和密集的水网使得江心洲的整体空间呈现出十分均质的特征。整体空间环境的均质化使得农村村庄和传统农业生产的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均质性,村庄空间布局几乎不受除水以外的自然条件的制约。各村庄沿河、沿水均匀分布在江心洲境内,散布的村庄之间大多通过机耕道路和田垄相互连通。这些农村住房往往临近各自耕种的土地,没有大疏大密的分布差别,村庄整体空间布局呈现均质性的特征。

(3)分散性
    江心洲的村庄主要以点状和线状的形式分散布局在全洲域,而非成组成团的集聚布局。各个村组或几十户或几百户,往往还分为几处分布。村庄沿河、沿路分布,从洲域总体来看,五千多人的农村人口乡村建设用地已达130公顷,人均乡村建设用地260平方米左右,乡村土地使用十分分散。

3、类型
    依据江心洲村庄空间布局现状,现状村庄可以分为线状集聚、面状集聚和自由分散三种类型,其中又以线状集聚的村庄最为常见。
    线状集聚的农村房舍沿河道或道路呈线状伸展,房屋分布在河道或道路的一侧或两侧,周围有果树,线状村庄之间是广阔的农田。依据水、路、屋、林、田的空间关系,线状集聚的村庄空间布局类型多样而丰富:或沿水一边有农屋,或沿水两边有农屋;或水边为路、路后为屋,或路边为水、水上架桥、水后为屋,或路旁为屋、屋后为水;或屋前水面宽广,或屋后河塘游鱼林田繁茂,或屋旁小桥流水……水、路、屋、林、田空间组合千变万化。总之,线状集聚的农村房舍环境是江心洲最具特色的村庄风貌。
    面状集聚的农村房舍是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农村居民点,如位于同心桥以东的五墩村七组,房舍相对密集,但这种类型的村庄在江心洲很少,也仅为十几二十户的规模。自由分散的村庄是那些零星分布在洲域范围内的房舍,或一户独栋位于一片空旷的田野中,或两三户一起散布在河边或田地中。

二、村庄发展指引——江心田园、隐逸闲适的桃源村庄

在这里
亦有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


1、水乡村庄景观塑造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一)

(1)总体思路
    江心洲村庄发展的目标是塑造江中岛屿地域特有的水乡村庄景观、营造浓郁的水乡村庄氛围、传承江心洲水乡文化。江心洲村庄的建设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策略,避免大拆大建,保护和延续江心洲现有的缘河而作、傍水而居村庄空间特色。建设中应遵循一下原则:①尊重现有村庄空间布局和路网肌理;②鼓励村庄发展和旅游观光相结合,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也为旅游增加生态趣味;③与用地规划矛盾的村落集中安置,提高密度,以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
(2)分类发展
    对江心洲现状不同聚居类型的村庄进行分类整治,主要采用撤村建居、撤并、控制发展三种方式。对自由分散的村庄农舍采用撤并的方式,引导这些村庄农舍向镇区或沿河沿路集聚发展的村庄迁移;对规划镇区范围内与规划用地性质不符的村庄进行撤并。对落入镇区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采用撤村建居的方式,纳入镇区发展框架,使其符合镇区发展的功能、景观及环境要求。对线状集聚的村庄和面状集聚的村庄采用控制发展的方式,线状集聚的村庄应保留其沿河沿路的空间格局特色,防止新增村庄建筑沿河沿路无序发展;江心洲面状集聚的村庄很少,对这类村庄规模不宜发展过大,以使其空间布局符合江心洲空间肌理。江心洲村庄建设用地合计约130公顷,其中撤村建居的村庄约9公顷,占比7%,撤并的村庄约6公顷,占比5%,控制发展的村庄约113公顷,占比88%。

(3)理水修路划田植林葺屋
    江心洲村庄特色最主要体现在村庄的环境上,因此对形成江心洲环境特色的水体、道路、田地、林木、房屋等要素的整治与改造十分必要。
理水:适当改造堤外的滩涂湿地,使得其可观赏可游玩,与江边农家房屋相映成趣,与江景相映成辉。对大套河进行疏通整理,对大套河两岸进行护岸的生态化处理和抛石护岸处理;清理河边垃圾,整理岸边水生植物,形成岸线优美、河岸风景迷人的大套河流。清理河塘垃圾,清淤河塘水体,治理废弃河塘,整治河塘环境,可以利用村庄农舍房前屋后的水塘开展个体化特色种养殖,营造小而美的河塘景观。整治清理农田灌渠,对灌渠进行加固处理或生态化处理,体现江心洲水网纵横的水乡特色。
    修路:保留现状江堤走向和宽度,可以每隔500-800m设置一个观景平台,并结合江堤的停车会车带共同设置。洲域主要道路宽约16m,双向四车道,是联通江心洲各个地区的主要道路;洲域次要道路宽约6-9m,基本上在江心洲现有3-4m的道路基础上拓宽形成;洲域支路宽3-4m,基本上沿用江心洲原有的田垄和乡间小道。主次支路的线型及走向基本符合江心洲岛屿阡陌纵横的道路肌理,几乎没有破坏江心洲乡村肌理,道路标高相差较大的地方处理好道路续接的方式,可以采用香樟或杨树等常绿树种作为行道树。主次支路联通了洲域内各个村庄,整修道路路面、美化道路景观将提升和改善村庄风貌。
    应结合水体功能设计洲域内的桥梁。规划中确定通行游船的大套河及其他支河上的桥梁应满足游船通过的需要,灌渠、河塘或其他用于人行、车行的桥梁应坚固、实用、美观,桥的形式、选材可以多样化,或木桥、钢桥、混凝土桥、石桥,或吊桥、栈桥、多孔桥、单孔桥等,体现江心洲生态水乡的特色。
    划田:江心洲的总体产业发展定位是农业生态岛屿,结合江心洲农田资源以及旅游发展项目空间布局,延续洲域原有田地肌理。发展花田等参与性观赏田和农作物高效经济田,发展以农田为依托的休闲产业,营造良好的农地环境,映衬美好的乡村环境。
    植林:成片的林地以农田防护林和林业基地为主,发展特色林业种植,形成可观可赏的林区,与乡村房屋互为映衬。保留洲域内的大树古木,延续屋前植树为林的乡村特色,形成屋、水、路、林、田的多种组合形成的江心洲特有的水乡农村景观。
    葺屋:江心洲的农家房舍并没有统一的风格,以普通人家的住宅为主。农家房舍的改造应当依托水乡自然环境,从文化景观、建筑风貌、生活习俗都采用本地特有的元素,凸现最本真、最特色的生活气息;以最原始的手工农业、纯天然的农业产品和最具乡土气息的生活环境吸引游客。近期应当对洲岛的农房进行整治,美化房屋立面,清理房舍院落,营造农房内部舒适的居住空间,形成干净、宽敞、明亮的农家房舍。远期可以考虑对洲域的农家房舍进行统一而多元的风格和外饰面的处理,通过设置农房立面整治指引、建筑风格指引等内容引导村民新建或改建符合江心洲村庄特色风貌的村庄建筑。
2、水乡村庄氛围营造

板桥人渡泉声,
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
却喜晒谷天晴。
           ——顾况《过山农家》
    
(1)总体思路
    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结合共同营造出了江心洲特有的水乡岛屿氛围。在通过理水、修路、划田、植林、葺屋的水乡景观塑造大框架下,从小处着手,通过建筑小品、植被绿化、乡村公共空间的进一步设计丰富农村屋舍的景观,塑造水乡村庄氛围,使得本地住民和外来游客都能切身感受到江心洲水乡岛屿的特色风貌。

(2)水乡氛围示例
示例 说明 现状 设计示意
    小桥流水人家 江心洲水多桥多,桥、水、房舍三要素构成天然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色,通过河岸植林、农房整治、桥梁美化塑造此水乡氛围。    
    方田几亩农家 整理田地,统一规划设计房屋,整理水系,使得田地平整、房屋统一,使得田地、农村房舍和水系浑然统一,形成良好的乡村景观。    
    码头岸边清风斜阳 临靠大套河的农村房舍,屋前水域宽阔,屋后林田盎然,可以在这些屋舍临水处设置亲水平台或码头,清风斜阳里,微风熏人,碧水涟涟。    
    林风沙沙吹皱一池荷塘 江心洲河塘众多,开辟一些河塘为荷花塘,六月赏荷花、八月挖莲藕,屋后林风沙沙,荷塘美景呈现。    
    河埠头边话家常 江心洲大套河两边农房夹河而列,河边人家可以建亲水平台,植绿种花,闲时河边聚会,观来往游船。    
    菜花地里的徜徉 充分利用农作物资源,发挥其景观资源,使之融于江心洲水、路、屋、田、林浑然一体的特色资源体系中 。   

   3、水乡文化传承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鹧鸪天》

    江心洲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而给人以隐秘、隐逸、神秘之感。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江心洲水美田肥、绿意盎然、悠闲自得、静谧安详的特质与城市繁华喧嚣、高楼大厦、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人们对江心洲充满了追求自然、朴实的生活想象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想象。江心洲村民几乎仍保持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作方式,与城市里匆匆忙忙摩肩接踵的城市现代生活大相径庭。江心洲村民的生活方式也是传统的,屋前种树,屋后种田,傍水而居,自给自足,闲然自得。这里的生活生产方式塑造了江心洲独特的闲适安逸的氛围与文化。江心洲宋至清代曾作为焦山寺庙的田产,与焦山或者说与佛文化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得江心洲拥有了修身养性、朴实无华的佛家文化内涵。尤其,这种佛家文化内涵与江心洲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更容易让人们对江心洲产生别样的想象,将这里视为世外桃源一般的地域。江心洲需要传承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水乡文化;隐逸闲适。不仅体现在纯然无污染的自然资源环境上,更体现在其乡民闲适的生产生活方式上,及其悠久的文化底蕴上。
    传承江心洲这种隐逸闲适的水乡文化,主要从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维护江心洲特有的乡村环境特色和保持江心洲乡民闲适安逸的生活生产方式两个方面。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维护江心洲特有的乡村环境特色,需要对洲域内的田、林、路、水、屋进行合理的规划:农田、林木应在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下兼顾江心洲田园景观塑造、水乡氛围营造的需要;水系的整治、道路的新建改建和乡村房屋的整治应尽量不破坏水、路、屋之间的关系,维持江心洲沿水沿路的乡村特色风貌。要保持江心洲乡民闲适安逸的生活生产方式,则需要在考虑洲内农业产业化发展、旅游项目引入、发展农业加工业和农业观光产业的同时保障村民安居乐业,并保持一定比例的本地村民人口,同时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与佛教文化相关的项目,建设一些佛教文化相关的景观小品,营造江心洲水乡文化。

4、水乡村庄特色推广
(1)村庄建设与旅游景点建设相结合
    结合江心洲的旅游线路的规划,将村庄纳入旅游景点的建设中,或将旅游景点设置在村庄中。如,将村民住宅与河岸码头人家相结合,兼容零售业与分时度假住宅;将村民住宅与民俗商业街相融合,村民住宅兼容民俗展示、零售、餐饮、家庭旅馆等功能;将村民住宅与蔬菜基地相结合,村民住宅兼容餐饮和家庭旅馆;将村民住宅与农家乐项目相结合,村民住宅兼容餐饮、垂钓、烧烤等室内外娱乐活动;将村民住宅与节庆公园、花卉等主题公园等相结合,村民住宅可以兼容作为小型精致的家庭旅馆。
(2)重点打造主要旅游交通线路两边的特色村庄
    江心洲主要的交通线路包括水上线路和陆上线路,水上旅游线路以大套河为主,陆上旅游线路以规划的洲域主干道为主。江心洲近期应当重点打造沿大套河两岸的村民住宅和规划中确定的主要道路两侧的村民住宅。大套河两岸,通过整理河道、河岸绿化、房屋整治、亲水平台建设、水岸码头建设等形成夹河而居的水乡特色村庄;主干道两侧的房屋应通过整治显示出整洁、美观的面貌,并通过处理好路、水、屋之间的关系彰显江心洲水乡村庄特色。
(3)以节庆活动联络村民,激发村庄活力
    节庆活动不仅可以推动江心洲旅游产业发展,也能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推动村民参与到洲岛的经济发展中来,更能增加江心洲的知名度,推广江心洲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江心洲水乡岛屿、桃源乡村的特色风貌。橘子节、油菜花节、野菜节、捕鱼体验节等都是在推广江心洲农产品和气净、水净、土净的江心洲环境特质,让人们通过活动的参与体验由水、田、路、林、屋组成的江心洲特色风貌。

参考文献:
[1] 传统江南水乡村庄改造方法探析——以上海市金山区廊下现代农业园区扶桑村落为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5  
[2] 村庄布点规划中的文化反思——以嘉兴凤桥镇村庄布点规划为例,规划师2006,04
[3] 江心洲生态农业园区总体规划(2013-2030),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 江心洲村五墩村庄环境整治规划

                    (作者为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分院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