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研究动态 >> 面向“十三五” 谱写新篇章 —在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面向“十三五” 谱写新篇章 —在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9      阅读数:
 面向“十三五”  谱写新篇章
            —在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钱永波
                   2016年3月5日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含专题规划)的开局之年,农历的猴年,可以誉称“金猴”奋起之年。在全市经济社会建设的新征程中,城市规划建设、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生态文明建设、大交通建设、大旅游开发建设等战线相继传来开工的好消息。由世界华语诗歌协会发起、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诗歌学会等单位参与组织的“2016年钓鱼台元宵诗会”,还给予镇江“中国第一诗歌文化城市”的美誉。在现代化建设中,把创新发展与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和各方面的共识,名城研究会与规划、建设、交通、文化、旅游等单位都建立了亲密合作的关系,今年的合作有了良好开端。以人为本、市场需求和科学、民主决策的观念增强,决策程序和制度进一步完善。我们坚信,经过今后五年的巨大努力,镇江 “山水花园城市”的宏伟蓝图一定会加快实现!
    这次研讨会,我没有写论文,主要是来学习新的研究成果的。李壮云会长约我在会上讲讲,内容可以是我正在出版的书中的有关内容。我想也好,以此与大家交流,并欢迎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
    在我交付出版的《我的历程、文集和感悟》一书里,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是重要内容之一。这本书分为“历程”、“文集”和“感悟”3部分。在“历程”中,我将过去的82年分为10个时段,第10个时段就是“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时段”,前后共14年多,占我工作时段的1∕4以上(27%)。在“文集”部分,共分为6类,选了85篇文章,其中第4类是“《文心雕龙》和《昭明文选》与镇江”16篇,第5类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20篇,两者合计36篇,占总篇数的24.35%,近1∕4;而按字数计算,全书总字数39.7万多,这两类文章的字数16.3万多,占总字数的41%。在“感悟”部分,也有一些是在名城研究中产生的。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类文章中,有些观点、意见或建议仍有现实意义。这里讲三个方面的例子:
    一、镇江特色问题。这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首要问题,包括地学特色、生态特色、开放特色、城市特色、城乡特色、经济特色、历史特色、文化特色、教育特色等等,而且这些特色都统一在地学特色这个空间,相互联系,不断变化,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我们现在讲“生态领先,特色发展”很好,但是特色是什么?如何扬长避短,彰显特色,继承创新,仍然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深入阐释和更好显示的问题。就镇江的历史特色而言,六朝时期、民国时期已有专著,通商口岸这段历史的研究就不够。《镇江港史》中专列了“近代部分”,只有107页,比较简略。而且一些专题研究,往往只只从侵略与被侵略这一角度看问题,全面地、历史地汇集资料、分析问题、作出评价不够。再深入一步,还要研究名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问题,把继承、创新、发展融为一体,使我们这座名城继续保持蒸蒸日上的生机和活力。
    二、镇江人文精神问题。即使沿着《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中330个历史人物来研究,也是丰富多彩的。在我的心目中,“科教三星”(祖冲之、沈括、茅以升)、“文学双璧”(刘勰、萧统)、“书画二米”(米芾、米友仁),以及政界军界的季札、刘裕、孙权、檀道济、范仲淹、韩世忠、蔡洸、辛弃疾、王仁堪、查文清、赵声,以及金融工商界的陈光甫、陆小波、张绎伯等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在他们身上所展示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研究和弘扬。在我交付出版社的书稿中,收集有我以前写的《三星高照是镇江》、《创新精神是镇江历史文化宝库中光芒四射的瑰宝  —以 “三星”、“双璧”、“二米”为例》、《弘扬优秀六朝文化  促进镇江名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从镇江看江苏传统人文精神的内涵及现代价值》、《勤政廉政是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读〈清史稿〉“王仁堪传”》等文章,现在看来是远远不够的。刘裕是南朝第一帝,历史学家有很高的评价,《南史》上还载有他从军前在镇江的不少传说。檀道济也很值得研究,而且镇江至今仍有与之相关的遗迹和地名。南宋时期镇江知府蔡洸不仅创办义渡救生,而且为了确保农民抗旱引水需要,拒不和机械执行漕运司下达的立即决堤放水让军船通行的命令,后来他辞官回福建老家时,还得靠变卖马鞍的钱作盘缠。苏东坡虽没有在镇江做过官,与镇江却有着特殊的亲密关系:苏东坡喜欢镇江山水,崇尚佛教,他有个堂妹嫁给镇江的柳家,而这个堂妹的公公柳瑾(子玉)又是苏东坡的文友,苏东坡曾住在柳家三个月。我看过林语堂《苏东坡传》后写有一段感言:苏东坡是“历代文人之皎皎者,几乎无可挑剔。正直,文豪,勤政,为民,坎坷,乐观,宽容。”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的高尚品德。
    三、开拓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常研常新之路问题。这是关系到我们的研究能否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保持和增强研究工作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根据名城保护和建设的需要,不断拓宽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涵,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关联性、系统性、完整性,切忌没有新证,没有新意,只是反反复复,唠唠叨叨,翻烧饼,炒冷饭,或者凭主观臆断,简单否定在实证基础上作出的合理推断。我赞同这样的观点:“主观臆测对于实证毫无帮助。”镇江名城研究可以拓宽、深化和继往开来的领域很多,就以我们党和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在镇江的历史文化中就有深厚的根基,如能把其中的闪光点发掘出来,分类整理,是很有启发和借鉴作用的。郭沫若1925年底曾发表过《马克思进文庙》一文。郭在文章中虚构了马克思和孔子的对话。两人各自谈论了自己的思想,马克思听了孔子讲述的“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等等论点后,感慨地对孔子说:“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的一个老同志”!这篇文章写得很幽默,含意却很深刻,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中央关于 “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工程中,有一项是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我们除关心国家和省的具体项目外,自己也要有计划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为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提供资料。               
    镇江这方大地,有考古为证的古人类活动已有三、五十万年,有文字可考的政区建置已有三千多年,需要我们研究的新课题很多,而我们常常感到知识的缺乏和论据的不足。我在书稿“感悟”部份,第二类就是学习。我体会,看书学习是一件乐事。所谓书乐者,就是求知、致用、启迪、跨越、陶冶情操也。所以我把书室看成是“书乐苑”。为了拓宽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涵、多出研究成果,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合作、合作、再合作,依靠全体会员和全市研究者的智慧,共同谱写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的新篇章!
    祝年会和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名城研究会越办越好,祝大家猴年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