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研究动态 >> 传承传统农业精华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传承传统农业精华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0-08-13      阅读数:

传承传统农业精华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沈晓昆 戴网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新的战略。我国是一个有数千年农耕文化的古国。笔者认为,传承传统农业精华,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的实践,提出了适合于江苏应用的几项成果。这几项成果,既是传统农业的精华,又是在当下、在未来,仍然有着旺盛生命力的成果。对传统农业精华的应用,是对传统农业精华最好的传承。

一、稻鸭共作

这项成果,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明清时代就有记载与应用。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生态农业的兴起,稻鸭共作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又加进多个现代农业科技的元素,成为水稻绿色种植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稻田养鸭,不围网,白天放,晚上收,放鸭数量不定;稻鸭共作得围网,鸭昼夜在田,放鸭数量有讲究。稻鸭共作的效果大大优于稻田养鸭。

稻鸭共作,不施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种养结合,鸭为稻媒。巧妙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夜行性、集群性、为水禽等生物学特性,让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防病、施肥、中耕浑水、刺激生长。资源节约,环境良好。这个项目前后做了二十年,建成了国家唯一的稻鸭共作引智示范基地,成果在全国多个省市应用推广。

稻鸭共作上,后来又加入了豆科绿肥苕子,用上了生物固氮。创新了全新的“苕稻鸭”模式,既解决了有机肥的不足,又利用了植物的化感作用,更好地抑制了杂草。稻鸭共作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而植物化感的研究与应用,正是国际农业研究的前沿领域。利用水稻自身的化感作用,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利用水稻前茬的苕子却切实可行。研究表明,苕子化感作用强,对杂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日本有苕稻种植模式,却没有苕稻鸭模式。国内在此之前少有研究,没有应用。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江苏农村多有水稻种植,稻鸭共作有着关广阔的应用前景。即使不搞稻鸭共作,广种绿肥,尤其是豆科绿肥苕子,也是一项很好的成果。苕子不光是绿肥产量高,适应性强、鲜草产量比传统种植的紫云英高三成左右,苕子还是强化感植物,有较强的抑制杂草发芽能力。结合到稻鸭共作中,使得鸭子的控草更强、效果更好。而传统的稻田绿肥紫云英,也是豆科绿肥,但绿肥产量不及苕子,化感作用较弱。

苕稻鸭模式中,水稻是稻田产出的重头。应选择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优质稻米主要应选用软米品种。所谓软米,是指直链淀粉含量在5%-15%的,介于粳米与糯米之间的稻米品种,具有软而不烂、冷而不硬的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江苏省农科院近年已选育出系列的、不同熟期的南粳系列软米品种,实现了全省都可以种植软米品种。

需要指出的是,苕子不光可应用研究于水稻生产,更可以应用于果树生产。既增加了果园的有机肥,又能有效抑制果园杂草。是很好的果园覆盖植物。

近年来提倡休耕养地,我们认为,这只是一种消极的方法,更好的方法是种植豆科绿肥苕子。苕子不光可以增加农田景观,苕子花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二、发酵床养殖成果

这项成果,利用当地的土壤微生物,分解畜禽粪便,减少臭味。畜禽粪不用清除,省水省工,生态环保,是在传统养殖技术上,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头做的时候,是将发酵床养殖技术应用在养猪上,发酵床养殖的实践表明,发酵床养殖,特别是发酵床养鸡,是更有发展前景的养殖成果。从世界范围来看,增加动物性食品是全球食物调整的方向。在各种家畜家禽中,鸡的饲料转化率是最高的,肉牛是7:1,猪是4:1,鸡为2:1。既可以单独用于养殖业,更可以与种植业,特别是果树种植相结合,做到种养结合,实现生态循环、省力高效。鸡不光能提供肉蛋产品、有机肥,还能为果园除草、除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的老龄化,迫切需要这样的成果。

没有养殖业的农业是不完全、不健康的农业。没有养殖业,农村也就不成其为农村。反观现代养殖业,畜禽粪便、动物福利的问题未能解决好,生态养殖业才是正确选择与唯一出路。不环保的养殖业要整改、要限制,而环保生态的养殖成果不是限制,而是要大力推广。

农业生产是有很强的地域性的,发酵床养鸡除在江苏应用研究外,还在四川、浙江得到成功应用,说明了技术应用的广泛性、成熟性。

需要指出的是,发酵床养殖,已从最初的养猪,发展到养鸡。家禽养殖中,养鸡的规模、数量、地域是最大、最多、最广的。此外,发酵床养鸭也获得了成功,这就为水禽的生态养殖开辟了新的天地,扩大了发酵床养殖的应用范围,可服务于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的建设。

三、凤头白鸭

凤头白鸭是中国的古鸭,在古代,凤头白鸭不光是作为食用、药用,还作为观赏用。明清时代,就曾放养在江南园林、皇家园林中。中国的古书中多有记载,如明代黄一正的《事物绀珠》、明代李中梓的《医宗必读》、清代何炫的《何氏虚劳心传》、清代鲍相璈的《验方新编》、清代吴仪洛的《本草备要》、清代郭佩兰的《本草汇》、清代高士奇的《蓬山密记》、清代李元开的《荷花双凫图》等。

2005年,我们在一群鸭子中,发现了十来只凤头鸭材料,但这些材料形态还不一致、颜色还不一致。其后我们与扬州大学开展了长期、全面的合作,共同努力,不懈坚持、历时十五年的抢救、保护、整理,凤头白鸭性状趋于一致,遗传稳定,群体上千。

文物大家王世襄先生,其晚年在谈到抢救、复兴观赏鸽时,有这样一段话:“将来人们一定会认识到其重要性不亚于对熊猫、朱鹮的保护。”

文学大师老舍先生,也是位鸽子的鉴赏大师,他认为鸽子的讲究不专在飞,它得长得俊。就头而言:“平头或凤头便决定了身价的高低。自然凤头的是更美、也更贵。”

大师们的这些话,移用在凤头鸭上不也十分恰当吗?

凤头白鸭,不光可用于食用,更可应用研究于观赏。园林、乡村多有水景,有水才有灵气,才有灵动。但光有建筑、植物,园林景观还是静态的。有了凤头白鸭,景观才是动态的。动态不独是声、光、电,还得有动物,尤其是家养动物。观赏动物虽多,但多属于野生动物,只能养殖于动物园,不能养殖于普通的水景地。就可驯养性而言,中国鸟类中珍稀而野生的朱鹮、锦鸡,是无法与珍稀却家养的凤头白鸭相比的,也不需要从国外引进。

凤头白鸭属于家养动物、水禽,好养殖,非常适合于水景地。试想一下,昔日的皇家园林、古典园林、历史古镇,能够养上凤头白鸭,该会构成一幅怎样美丽的图画啊。凤头白鸭珍而不稀,珍而不贵,已不是只养在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仅供少数人观赏,而是可以为更多的水景地所养、让更多的人就近观赏了。

就适合水景地的观赏动物而言,日本有锦鲤,澳大利亚有黑天鹅,中国有凤头白鸭。

以上三项成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和良好的影响。

稻鸭共作项目前后做了二十年,建成了国家唯一的稻鸭共作引智示范基地,成果在全国多个省市应用推广。在镇江拍摄的稻鸭共作数字电影,获得了国际农业电影节的一等奖,出版了三本稻鸭共作专著,发表了几十篇相关的文章。2013-2015年,我们承担了镇江市科技项目;2015-2016年,又承担了中央财政支农项目,同年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三等奖。现代农业技术中,还没有这样综合性的技术,还没有这样综合性的农业机械,而且效果还这样好。苕稻鸭模式中,鸭子是最活跃的能动因子。宜选用适应性强、活动力强、体型适中、产青壳蛋的役用鸭品种。仅镇江天成公司,近年来每年向江苏各地提供役用鸭苗8-10万只。还供应到上海、浙江、安徽等地。2018年9月上中旬,打工鸭出田,又以其品质好、肉质细、味鲜美而深受城乡市民欢迎。

发酵床养殖项目被称之为一场养殖革命,我们承担了科技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果在全国多个省市得到应用推广。发酵床养猪的数字电影,2009年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科教片一等奖。后来又应用到了养鸡、养鸭等上。这个项目,2011年获得了江苏省政府的成果推广一等奖,也曾作为援建四川绵竹地震灾区的一项成果,2015年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太需要这样生态、环保的养殖成果了。

凤头白鸭项目2019年3月,顺利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鉴定,抢救了这一著名古鸭。定名为“润州凤头白鸭”,这不光填补了国内空白,就是世界上也没有这样一群鸭子——历史悠久的、极其美丽的、数千只规模的鸭子。

这些成果既具有数千年历史农耕文化的传承,也注入了现代科技的手段,而且现在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我们深信,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下,将这些成果在广大乡村推广、应用,必将能够大力推进农村经济与旅游的繁荣和发展,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所推介的,仅是本团队研发、创新的几项先进、适用、具有特色的农业科技成果。如果全省的农业科技人员、单位,都拿出、推荐出各自最新、最好、易推广的成果来,那么江苏的乡村振兴,一定会做得更好、走得更扎实。我们希望与同行携手并进,共铸辉煌。

 

(作者沈晓昆为镇江市科技局农村科技处原处长,戴网成为镇江天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