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山水生态 >> 试述扩大京杭大运河镇江段的影响力

试述扩大京杭大运河镇江段的影响力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23-06-02      阅读数:
试述扩大京杭大运河镇江段的影响力
王礼刚
      京杭大运河镇江段,是仅次于公元前495 年、486 年吴王夫差开凿的江南运渎和邗沟,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 年)开凿。大运河承载着两千多年漕运历史,众多的沿河文化遗产,为发展繁兴中华民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大运河镇江段历史文化遗产是大运河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秦开凿徒阳运河时间迟于邗沟276 年,如果吴王夫差有决心和能力从苏州直接开凿运河到镇江,徒阳运河开凿时间就要早于邗沟9 年。如此两百多年时间的出入,主要是镇江特殊的高岗地理形势因素夫差难以逾越。秦凿徒阳运河2200 多年历史和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申请补遗为世界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镇江要加大宣传。
      1. 大力宣传秦开凿徒阳运河非凡的历史意义
      秦开凿徒阳运河是必然选择
      秦统一中国开凿徒阳运河。两千多年前,镇江是海口,从地 理位置看,长江南岸丹徒段江阔水深岸线平直,宜于船只通航。“吴城邗,沟通江淮”[1〕,邗沟凿于与京口相对的蜀岗,舟行可减少江海波涛之凶险。因此,秦开凿徒阳运河,开凿丹徒入江口, 是在地理位置上的必然选择。
      邗沟开凿于公元前486 年。邗沟,又名云中渎水、合渎渠、山阳渎、漕河、多曲,始通江河, 为吴国北上争霸中国运送军资的水运粮道。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引唐人李吉甫所编《元和郡县志》云 :“昔吴王夫差将伐齐,北霸中国,自广陵城东南筑邗城,下掘深沟,谓之邗江,亦曰邗沟。”北宋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引《吴越春秋》云:“吴将伐齐,北霸中国,自广陵掘江通淮,运粮之水路也。”邗沟南临长江,从夫差开凿的邗沟运渠地理位置上看,邗沟不容移位,不可能对接孟渎。因此,秦开凿徒阳运河并对接邗沟,这是秦统一六国后治理国家必然需求。
      大运河镇江段高岗峡河之特色  秦开凿徒阳运河,丹徒“地势如建瓴”[2〕,“其势委曲周折,皆凿山为之。”[3〕公元前495 年,吴王夫差从苏州开凿运河至奔牛,由于西至镇江,地势高仰,开凿之艰难,不易着手,吴王夫差望而生畏,止步改循孟河出江。说明吴王夫差没有能力和决心开凿徒阳运河,也许就是夫差没有能够称霸中原的原因。
      《至顺镇江志》记载 :“今水道所经大小夹冈,一在京岘之南,一在云阳之北,其势委曲周折,皆凿山为之。”大夹岗即现在的丹阳泰山湾,海拔33.6 米(吴淞标高),被称为“江南运河屋脊”。小夹岗位于丁卯,山体虽然降坡,现在海拔还达14 ~15 米。船舶在大运河航行,只见帆影在地面上移动,不见河与船。
      高岗峡河,蓄水困难。秦凿河人员凿断龙目湖长岗,以增航道水源。镇江诸志记载,秦凿断京岘山东南龙目湖中长岗,“令水北注江也”[4] 。为改善航道通航条件,东吴孙皓(264-277),令岑昏对徒阳运河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全线拓宽水道,降低河床,疏凿和改造工程。岑昏凿丹徒至云阳航道,特别是丹阳小辛大夹岗段和丹徒小夹岗段,“斩绝陵袭”[5]工程十分艰辛。因此,镇江高岗峡河地理形势,江浙没有任何城市可以比拟,是江浙大运河镇江唯有之特色。
      东晋建武元年(317 年),车骑将军司马裒镇守广陵(扬州),从丹徒水道运粮食出京口, 当船行到现在的丁卯桥地段时,这段河水浅涸,所需粮食难以从京口运出,于是,司马裒奏请皇上获准,在此河段上筑埭。“埭”,在三国时期东吴开凿破岗渎,就已经应用“埭”的水工技术, 至今达1700 余年历史。“埭”是领先世界的一项卓越的水工工程技术,在镇江首先得到使用和实现。
      秦开凿的徒阳运河,近距离连接了吴王夫差开凿的江南运渎和邗沟。吴王未能实现开凿的漕渠,秦不畏艰难实现了。“水利之大者,曰转漕,曰溉田。”[6“] 天下输漕,仰给在此一渠水。”[7]秦凿徒阳运河,有着国家管理一统伟大之功绩,徒阳运河开凿意义非凡。
      2. 大力宣传大运河镇江段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徒阳运河,积淀了大量的水工遗存、河道、古城、古镇、古街、村落、码头、官仓、船闸、桥梁、堤坝、衙署、寺庙、会馆和园林等等大运河文化遗产。
      秦凿徒阳运河的入江口、古运河、丹徒古镇,2200 多年历史没有移位,原汁原味,是大运河历史上典型历史文物,且保存至今。《光绪丹徒县志》卷三·舆地七,关于“城”的记载 :“《南徐州记》:秦始皇凿处,在故县西北六里,丹徒京岘东南。以道里考之,即今丹徒镇也。”徒阳运河是中国大运河早期的运河,有着历史和实物意义。
      位于北固山前峰的铁瓮城,《光绪丹徒县志》卷三·舆地七记载 :“《方舆胜览》:吴孙权所筑。……《读史方舆纪要》:郡有子城,周六百三十步,即三国所筑,内外皆甃以甓,号铁瓮城。” 铁瓮城,有东吴江南第一城之称,具有战略意义。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距今1500 多年。京杭大运河途径丹阳,萧梁河从大运河处向北至丹阳最高的水晶山(海拔166 米)山下,沿途建有南朝齐梁11 座帝陵。萧梁河口,精雕细刻着纹饰华美的两座石兽。
      宋元粮仓,遗址位于现今如意江南小区。《至顺镇江志》:“大军仓,在程公下坝北,前临漕河,后枕大江,即旧转般仓也。……诸路纲至,即令卸纳。”大军仓北仓即香糯仓。自齐镇江就建有常平仓。
      练湖,形成于西晋末年,是我国早期一个重要的拦洪蓄水的人工湖泊,称为“水柜”,迄今已有1600 多年历史,又名曲阿后湖。千百年来一直为运河和丹阳、金坛、延陵漕运、灌溉之所赖。
      大运河镇江段,两千多年来历史文化遗产众多,难以尽数。历史文化遗产还有江南运河第一街的新河街、丹阳古城、驿站。京口澳闸、京口闸、吕城闸等遗址 ;千秋桥、嘉定桥、范公桥、登仙桥、永宁桥、三思桥等桥遗址;破冈渎、京口河、萧梁河、古城关河等;现存的僧伽塔、万善塔、虎踞桥、都天庙等实物 ;还有沿河的谏壁镇、辛丰镇、陵口镇、吕城镇等名镇。
      二、强化补遗力度实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根据国家和江苏省关于大运河文化和遗产保护要“因地制宜制定针对性保护措施,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作为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彰显其文化价值的过程”的要求,镇江要在大运河世界遗产补遗中,要聚焦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举措得当, 花上大力气,坚定不移。
      扬州大运河建设,扬州经验十分可取。首先是2004 年7 月,在苏州举行的第28 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国国家文物局通过媒体透露 :中国拟将大运河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扬州就积极投入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了。2005 年12 月,郑孝燮、罗哲文、朱炳仁3 位专家致信沿运河城市市长。2006 年5 月22 日,全国政协会同有关部委召开“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杭州研讨会”后,扬州更是如火如荼投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在扬州兴起申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热潮。其二,扬州发掘大运河文化遗产工程建设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湾头古镇遗产保护工程、瓜洲古渡公园、“瓜洲大观楼”复建等8 项工程 ;三湾风景区正在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扬州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指导思想是厚积薄发,大体量大纵深。鲜明的特点,就是人们一眼就能看见“扬州印象”。
      由此,扬州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成果。4 个世界级品牌 :联合国人居奖(2006 年)、运河世界遗产(2014 年)、东亚文化之都(2019 年)、世界美食之都(2019 年);2 个国家级品牌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2 个世界级或国家级平台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秘书处(WCCO)、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淮安,这座与大运河相生城市,正在打造“运河之都”,再次成为中国大运河全线乃至全世界瞩目的焦点。淮安现建有 :运河博物馆群(淮安戏曲博物馆、淮安名人馆、楹联馆、大运河名人馆、陈潘二公祠)、清江浦记忆馆、洪泽湖博物馆等主题博物馆 ;建有的中国漕运博物馆在与漕运总督遗址相整合,展现漕运古迹和历史 ;正在筹建的是中国水工科技馆。同时,淮安将中国漕运博物馆、中国漕仓博物馆建设提上日程。
      纵观大运河沿线35 个城市,比较著名的还有杭州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淮北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台儿庄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等。博物馆提升所在城市地位以及影响力。
      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建设者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强,缺乏责任意识和规划,发展中急功近利、贪图自我政绩以及建设需求等因素,建设者建设的过程,必将是历史文化遗产被破坏的过程。社会发展和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是一对矛盾,社会发展和建设就要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以制约。
      采取集中保护和就地保护原则,笔者认为是可取的保护方法。在历史变迁和城市发展的建设中被“破坏”文化遗产,或即将遭到“破坏”的遗产,可以集中起来保护,对于决策者、建设者来说,他们也能放开手脚搞好城市和乡镇的建设。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江苏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指出 :彰显大运河文化,要高质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省政府应当制定大运河岸线保护利用导则,将大运河文化元素融入水利、交通、城乡建设项目,实行水上岸边建设项目功能、文保、环保和审美综合评估制度。
      笔者认为,在丹徒镇建设大运河镇江段博物馆及景区,是大运河文化遗产集中保护和就地保护实施最佳方案。徒阳运河丹徒镇入江口、丹徒镇古运河河道、丹徒古镇,是不可移动的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亦是大运河镇江段地标,必须实行就地保护原则。在丹徒镇建设大运河镇江段博物馆及景区,许多因城市发展建设需要,即将遭到“破坏”的,可以移动的历史文化遗产,就可以移动到这个景区。以及在镇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消失的运河文化遗产,也可以在景区内复建。复建镇江曾经建有的一座座桥梁,古镇、古街、古船舶、古石拱桥、堰埭坝闸等等。如此众多的大运河文化遗产集中在博物馆景区,对后人就是直观的历史传承教育。在博物馆及景区展现大运河漕运文化、船舶文化、商贸文化、饮食文化、水利水工文化、民俗文化等等, 是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直接传承,也是博物馆除室内展区外的露天实物展区(景区),实现物尽其用、地尽其用的活化利用。
      2016 年11 月,央视10 频道节目组来镇江采访拍摄,笔者和李德柱作古运河全程解说,摄制组告诉我们,他们拍摄了7 座城市,镇江的大运河文化遗产特别丰富。但是,6 座城市都有有形的实物,其中有仿造补充的。镇江虽然遗产丰富却看不到实物。因此,笔者认为,镇江要有能让人们看到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敦促建设大运河镇江段博物馆时间的迫切,以及何等的重要和必要。
      集中的船、桥博览区的历代各种船舶展出也不是静止的,可以设计出各种参观和利用的内容。变集中保护的大运河文化遗产,由被“破坏”、由静态、由记忆转化为活化,让这个景区充满活力,具有参观、旅游游览价值。建设了大运河镇江段博物馆及景区,最大的成就就是丹徒古镇、河道、入江口不可移动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丹徒古镇也得以打造,一举双赢。笔者认为,这是贯彻落实“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8]的有效途径。
      2014 年,国家组织京杭大运河世界申遗,镇江作为京杭大运河江南运河北起的第一座城市,具有2200 余年历史的运河榜上无名,是给镇江在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上提出的警示。是镇江工作做得不够,还没有达到申遗的要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不能没有镇江, 镇江要勤奋务实做好补遗各项工作。
      [1]《邗沟故道历代变迁图说》“邗沟故道图说”。
      [2]《光绪丹徒县志》卷十一。
      [3]《至顺镇江志》卷七。
      [4]太平御览卷61- 卷70  宋李昉等奉敕撰。
      [5]《京口山水志》卷十。
      [6]《水利议》清代邵长蘅 著。
      [7]《宋史》卷九十三。
      [10] 借鉴大运河其它城市博物馆建设经验
      [11] 坚持大运河文化遗产集中和就地保护原则
(作者为原镇江港务联运有限责任公司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