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文化遗产 >> 吴国青铜器珍品赏

吴国青铜器珍品赏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5-28      阅读数:
吴国青铜器珍品赏

 
                                            肖梦龙
 
 
  著名收藏鉴赏家陈凤九先生的“集古堂藏宝”,包括铜器、陶瓷、紫砂、石雕、汉风吴韵及竹木牙雕等杂项艺术,共计六个品类三千余件珍贵文物。进行专题化系列收藏,是凤九先生30多年來的一贯追求和奋力作为,从而形成个人收藏上的自身个性、优势与特色,能够领袖群伦,这在全国收藏界还是不多见的。其中青铜器谓之重器和强项,计380余件,而铜器中又以江南区域文化特色的吴国青铜器见长。这里择其要,精选几件铸铭吴器与读者共赏。
  1. 吴王僚剑
  通长50.3、身宽5、柄长10.1 、首径4.6厘米。剑锋尖锐,剑刃前部朿弧,中脊起棱,窄格,圆茎中空,圆盘首。(图一)剑身两从铸有10字铭文:“攻敔王彶虐自乍用鐱”。(图二)其中“者彶”对音于“州于”之“州”;“虐”对音于“州于”之“于”,两者相合即吴王僚。

  吴王僚,号州于,吴王余味之子,春秋时期吴国第23任君主。余昩卒,按吴王寿梦遗命,兄终弟及,当立季札。季札让,逃去,乃立子僚。时余昧長兄诸樊之子光不服,乘吴伐楚失利,使专诸于宴享时藏剑于魚以进,刺杀之。据史载,吴王僚于鲁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正月继位,至鲁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年)被弑,在位十二年。由于王僚在位期间很短,留下的兵器并不多,有铭的更是凤毛麟角。1961年山西万荣县庙前村贾家崖出土的两件错金铭文王子于戈,系未即位时的作品。据报导2008年12月无锡博物院从宜兴民间藏家手中征集到一把吴王僚剑。加之陈凤九先生这件,是目前仅見的两把吴王僚剑珍品,这对于研究吴国兵器以及吴国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吴王夫差剑
  通长60.5、身宽5、柄长10.2、首径 4.8 厘米。尖弧锋,剑刃前部微内凹,剑身棱脊,两从斜弧,窄格,圆实茎上有两凸箍,遗存纏缑痕迹,圆盘首。(图三)剑身近格两从鋳有銘文两行十字:“攻敔王夫差自乍其元用”。(图四)
  夫差,春秋吴国末代国君,公元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前494年在夫椒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今浙江绍兴),使越屈服。此后,又在艾陵(今山东泰安)打败齐国。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会诸侯,与晋争霸,适逢晋室内乱,夫差夺得霸主地位。连年的兴师动众,造成国力空虚。勾践不忘会稽之耻,国力逐渐恢复。趁夫差率精锐赴黄池之会,只有太子与老弱留守之机,越军乘虚而入,并杀死吴太子。夫差匆匆赶回与越议和。吴长期穷兵黩武,民力凋敞,难以与越抗衡。前473年,越再次兴兵,终灭吳国,夫差自刎。据统计,目前已知存世吴王夫差剑有9柄,分别藏上海、山东、山西、安徽及河南等博物馆。加之陈凤九先生这把,总计达十件。
  3. 季子盂
  口径30.3 、底径14.5 、高15.2 厘米。折沿朿颈,棱肩下弧收,深腹,平底,肩上一对兽首耳。器身纹饰具有仿中原而又变化的吴文化铜器特色,颈部为变体窍曲纹,肩凸棱,腹饰互不对称的变体蟠螭纹,间以突出圆圈纹,腹下边饰连续三角形纹。(图五)盂内壁铸有十二字鉻文:“吴季大作其飤盂子孙永宝用”。(图六)此器自名盂,器型规整,铸造精工,纹饰殊异,堪称吴国青铜器之精品。
  季札(公元前576年-前484年),姫姓,名札,史称吴季子,吴王寿梦第四子。前547年,季札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丹阳一带),后又封州来(今安徽凤台),故又号“延陵季子”。季札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他一生遵礼循道,至徳至孝。《史记•吴世家》载,其三让王位、徐国挂剑、覌乐议政、大义救陈等史事,不但轰动当时,而且启迪后世,传诵至今。
  盂为大型盛饭器,兼可盛水盛冰,流行于西周,春秋时期仍有所见。盂可与簋配合使用,簋中之饭取自盂。器主称为“吴季大”,铭中的“吴季”,当正是史籍中的“吴季子”,“大”字属于名后所用尊称,与“吴季子”中的“子”字称呼相类。而季札作器不称札,也是符合史实的。所见春秋早期的吴国诸器,吴王寿梦作器尚未发现,而如季札之兄,国君诸樊所作剑,1983年出土于山东沂水县诸葛公社略瞳村春秋墓葬,铭文即称“攻吴王作元巳,用冢其江之台,北南西行。”称吴王而不称其名。到了吴季子之后的吴王余祭之时,则其作剑加上了名字,为“攻吴王句余”,“句余”为名,其后体例又有所变化。“吴季大”之称,仍包涵了吴国早期贵族铸器的特点。带有季札铭文的器物,以往数见,如簠铭“吴季大作其飤簠,子孙永缶(宝)用。”与此盂铭类同。季子盂对于研究吴国历史及吴文化青铜器,具有重要价徝和意义。
 
(作者为苏州东吴博物馆名誉馆长、镇江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