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会主页 >> 名城保护 >> 未来镇江城市梦前瞻 ——试论名城建设三必须

未来镇江城市梦前瞻 ——试论名城建设三必须

文章来源:历史文化研究会      添加时间:2018-06-15      阅读数:
未来镇江城市梦前瞻
——试论名城建设三必须

周润生 李厚豪

  【提 要】 在镇江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整整30年的今天,我们尤应思考、追逐未来镇江城市梦。笔者以为,未来的镇江城市梦,除了“历史文化”重大价值外,更应该真正做到“三必须”,这就是:一、名城建设规划必须是科学的;二、名城城市建筑必须是绿色的;三、名城市民素质必须是文明的。否则,我们将会失去过去、现在乃至未来最想拥有的东西——“名城”!
  【关键词】 未来 镇江城市梦 科学 绿色 文明

这绝非危言耸听

  在一位曾获选世界重大题材写作大家的著作中,笔者被如下的血泪文字深深刺痛:面对着天空与河流的污浊,绿色和土地的凋敝,人类要向何处去呢?危机!危机!危机!繁华的都市可能陷于瘫痪;千百万人可能被困在旱城中焦渴若狂;健康的人群可能在浑然不觉中罹患绝症,这一代人的重孙也许将无粮可吃,一如“饥饿非洲”……威胁从四面八方涌来,人们生活在危险之中却懵懂不知。这振聋发聩,惊心动魄的警世之言,绝非危言耸听。也正因为此,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美丽中国”被纳入“十三五”规划,首次被纳入五年计划。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进而到把“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

何谓未来镇江城市梦

  偶翻案头1980年版《辞海》封三,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中赫然发现以明显黑体字标注的镇江城市名,在它的附近除了南京市、上海市外,连扬州、常州、无锡、南通等都图上无名,而且镇江城的符号为双圆圈,是与杭州、济南、南昌等城市等同的,可见民国时期镇江城市地位之重要。这也许是那时的镇江人引以为自豪的,也是短暂的一段省会镇江城市梦。由此往前推,无论是六朝、隋唐、明代直至近代,镇江都属于江苏乃至中国版图上的重要城市。何时才能使镇江城真正演变为镇江市民心目中的”美丽镇江城市梦”?1986年12月8日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从此,古城镇江拥有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称谓。在拥有这一称谓整整30年的今天,我们尤应思考、追逐未来镇江的城市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由中国梦再引伸到我们镇江的城市梦,是否可以理解为“实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的伟大复兴”,就是我们镇江人的伟大梦想呢?笔者以为,镇江城市的复兴,并非是要复兴到如“六朝名城”“漕运咽喉”“通商口岸”“民国省会”时的重要地位和繁华程度,而是要复兴到具有“城市山林、大江风貌”特色的“山水城市”的美誉度。正如老会长钱永波先生所云:“山水城市,这是我们这座名城所植根的自然环境,也可以说是‘人化自然’。镇江把山水作为城市构图要素,山见仁者心,水见智者情,山、水、城浑然一体,蔚为特。”也正如会长李壮云先生所说:“唯有山水生态文化贯穿了镇江发展的始终,具有连续性和全貌性特征,因此,文化特,重点应体现在对山水文化打造上,形成江河篇、山林篇、津渡篇、村落篇等,唱响‘城市山林’生态文化品牌。”正因为此,“建设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就成了镇江城市定位。而要真正实现未来镇江城市梦这一宏伟目标,除了“历史文化”重大价值和“现代化山水花园”美丽程度外,更应该真正做到如下三个“必须”。 
  一、名城建设规划必须是科学的
  世界都市人类学的一般的见解认为,城市产生于一万年前,地球上最早的都市有说在尼罗河畔,也有说是两河流域。而美国著名的都市人类学家艾丹·索撒尔却认为:“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大的未曾中断的城市文化传统应属于中国。”以古代开封为例:公元1102-1106年,开封市内拥有人口100~130万,再加上常驻军队15万,人口最多时达到了140万~170万。可到1910年,开封全市的人口仅为16万人,从中我们当可看到因无科学规划随意扩张之大城市的衰落。再以近、现代为例:1949年以后,中国曾经有两次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始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在五年之内有1970万农户涌进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里粮食、副食品明显供不应求,中国由此开始了长期的大量的“票证年代”。1978年开始,我国城市化又进入高速发展期,10年中就增加242个城市。时至今日,城市人口还在急剧增加中,城市化的进程从1988年以后继续方兴未艾。仅以新兴城市深圳为例,因为缺乏科学预测和规划,起始时是按照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达到100万人口的规模来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结果到了2000年深圳城市人口竟暴涨到700万人,这怎能不带来令人头疼的城市病呢。《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早就断言:大城市正在衰落中,这已不是什么新闻了。人们面临的挑战是,要么制止这种衰落,要么听任所有的大城市进退维谷,直到变成明日黄花。然而,我们还远远没有从大城市的梦里醒来,现在是该从别国的历史教训中警醒了。
  加强城市有两种模式,现有城市的扩大是其中之一,但是笔者更赞同发展新兴城市而不是扩大现有城市,因为众多小城比起大城市来更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难怪笔者周边(当然也包括笔者在内)许多人不愿意去北京、上海、广州,甚至香港、纽约、伦敦生活而乐意居住在镇江呢。其主要原因不就是因为镇江小而美丽,生活方便,当然也就居住得舒适了。虽然这些人的子女在大城市或是发达的国外大城市企盼他(她)们去,但彼地始终不如镇江老家的吸引力。因此笔者再一次呼吁,我们镇江这座城市无须再盲目扩张了,而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精雕细刻。
  从粗放型发展到精细化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我们的城市规划及管理思路不仅仅需要科学性而且要版本升级。因为前20年的城市建设主要目的是城市扩张做大增量,如我市丹徒、大港新区的开发。而未来20年城市建设更重要的是存量优化,城市运行管理变得越来越需要有专业能力和技术含量的科学管理。从城市管理的对象角度看,原先城市的发展基本上是经济导向的,如圈土地建设开发区,这和我市过去发展的阶段相适应。现在市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相对提高了,城市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事实上是经济空间与社会空间、环境空间的冲突,如市区停车难问题、许多路段和居民小区秋雨成涝问题以及饱受诟病的城市雾霾和马路拉链问题等始终难以解决。因此,国内一些较早开始转型的城市已经压缩城市发展中过分扩张的经济空间,将它们越来越多地转换为公共空间和生态空间。笔者马后炮地试举几例我市因缺乏科学规划而造成巨大城市发展障碍及浪费的几大工程:如九华山路的过分狭窄且缺少慢车道;南门火车站和南门长途汽车客运站均建在城外人迹罕至之地(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是火车站和汽车站所在的区域,就会带来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而事实怎样呢?除了给顾客增加半个小时左右的换乘时间,并未使那一片区域繁荣起来,当然了,也许10年20年以后会有改观;打造“大旅游”千亿产业发展目标,这是值得称道的宏伟规划,但需要指出的是,从现在起我们就得考虑,如何将游客往城外引。今年7月份,国家旅游局公布5A级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我市三山风景名胜区核定的日最大承载量三处加起来为10万人次,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日承载量却为79.75万人次。就当下而言,我们是希望游客越多越好,但往长远考虑,我们不得不预防“当地居民叫苦不迭,旅游毁掉欧洲城市”之现象发生。如在布拉格、马塞罗那、萨尔茨堡等城市,景点往往集中在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居民不得不逃离这些传统的居住地。慕尼黑的办法是开发周边农村地区吸引新游客,缓解传统旅游热点的压力。再比如舆论宣传的不科学,往往会造成市民对政府的不信任。仅举两例市重点工程的宣传,一为南山绿道工程,2013年10月23日的报纸上写道:“走在这条标准示范段上,近10米宽的道路上铺上了彩色沥青,呈现褚红色。”可笔者去实地量了一下。连10米的三分之一还不到啊。二为312国道南移工程,2012年11月23日报纸的副标题上这样报道“全长23公里总投资15亿元,将于2014年底完工。”可如今已快2016年底了尚未完工,其科学的预见性到哪儿去了?
  二、名城城市建筑必须是绿色的
  中央电视台曾在黄金广告时段反复播送着一则售房信息“新加坡旁碧桂园森林城市”,其中有一些让人心动羡慕的文字,诸如“楼上长满植物,地面都是公园”、“全城搭建垂直绿墙空中花园和屋顶花园系统”、“人们就如生活在森林里”。这广告词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两个重要字眼,那就是“绿色”。没有绿色的城市那不叫城市,至少不算是文明城市。早在2003年,绿色镇江建设的号角就吹遍了镇江大地,市委、市政府从那时起就提出了“大变化要靠大绿化”的要求,绿色已经和镇江的发展融为一体,并伴随着这个城市一同成长。但名城镇江的绿色尚未真正绿到家。
  绿色城市建筑是个大概念,一切城市建设和构筑的绿化应该都在其中,如城市广场绿地、河道绿化、道路绿化、公园绿化、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化、家庭庭院绿化、住宅小区绿化、屋顶绿化、墙壁绿化等。不管是何种绿化形式,它的实施方式不外乎两种:一为公家集体出钱种植,一为私人家庭出钱种植。纵观镇江城内及市郊的土地山坡及河道,该绿化的空地大概已覆盖得差不多了,且绝大多数应该是公家集体所为。但笔者更赞同的是那些至今尚未披上绿装的场所及有条件覆盖绿色的物体表面,那可是一个全民所为的相对无限的空间,诸如阳台、庭院、天井、屋顶、墙面、朝阳的窗台以及工作台面等等。笔者以为只要你爱上绿色且不怕麻烦(如同爱养宠物),总能使你的家庭及办公空间披绿现绿,即使条件差一点也能做到,比如养一些只须粗放管理,且能白天吸收二氧化碳晚上放氧有益身心健康的仙人类植物。再不会养花种草的人,吊兰、金银花、沙漠黄杨以及假叶、迎春花、爬山虎等总会养吧,问题是你要对它感兴趣用上心即可。记得还是文革中期,笔者留校工作后有了个人宿舍,从那时起就爱上了养花种草玩盆景,虽然那时并不提倡而且还担心会沾上玩物丧志不良影响的光,但还是一直坚持下来了。先是从仙人球仙人山开始,然后是五针松、兰花、黑松、刺柏、雀舌罗汉松、黄杨等,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后来,在笔者的努力下,我搬到了镇江师专行政楼(原市外贸大楼)的五楼顶,除了改造后居住的第六层几间房外,朝东朝西加起来还有好几百平方米的屋顶空间成了我施展手段的绿化基地,于是我几乎是每上一次楼手上总得提些土带上屋顶,包括我的家人及熟悉我屋顶养花的朋友,一有机会总帮我提土上楼,尤其是住在楼下烧煤球的住户,只要有媒灰总给我送上楼顶,如此几年折腾下来,我的屋顶花园已初具规格,包括毛竹搭的葡萄架、石桌石凳等,一年四季见花见绿甚至见果见蔬菜,俨然成了一处空中花园,为此学校有关领导还感谢我为绿化校园增添了几百平米的绿化面积,镇江电视台还专门作了拍摄报道。后来笔者搬到了江苏大学本部校园内,我还特地申请了有前后院的一楼住宅(前院为私有后院为公有),其目的就是为了栽树养花种草培植盆景。如今笔者已拥有了18种果树(虽然有些都是为鸟服务的,如樱桃、无花果、葡萄及柿子等,尚未完全成熟就已进贡给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鸟儿们了)和一百多盆盆景,尽管忙些,尤其是到了夏天光浇水就得两个小时,但仍乐此不倦,权作锻炼身体之娱吧。然而可惜的是,师专(现为梦溪校区)的屋顶花园因无人管理而最终荒废,实为憾事!听有关人士对我讲,为了清理屋顶,卡车运土及葡萄架等物就跑了十一趟。由此可见,绿化是需要人用心管理的,尤其是屋顶绿化和盆栽绿化,因为没有地气和地下水分的补充,一旦缺乏管理是很容易干死的。这就需要我们大力鼓励,培养兴趣,甚至是予以适当奖励,那么,镇江城无论是从地上还是从空中鸟瞰,她都会掩映在汪洋绿海之中。好在我们名城镇江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如报载“长假里,校园楼顶戴上‘草帽’,到年底,市区绿地面积将超2.5万平方米”……笔者设想,如果全市家家户户都能种上或披上绿色植物,那真是令人欣慰的美丽前景啊!到那时,笔者相信我们的名城在绿色上并不会亚于甚至超过“新加破旁碧桂园森林城市”。因为我们是在真山真水的基础上再添绿造绿,而他们却没有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三、名城市民素质必须是文明的
  一位哲人曾这样说:“对未来中国,最真实的前景和最深刻的危机,并不在经济、政治方面,而是文化结构的解体和人口素质的滑坡。单纯的经济、政治都在社会的浅层次,即使有危机也不难度过,但文化结构解体和人口素质低下所导致的精神紊乱,却会从根上毁掉一个社会。”笔者非常同意哲人在当今发出的“盛世隐忧”之声。远的不谈,仅以我们名城镇江为例:在名城窗口火车站旁不远处的一家店铺因怕八方来客问路,居然曾高挂“谢绝问路”的免问牌,这实在是丢了镇江这座文明城市的脸;烧烤摊夜间占道经营既影响交通又污染环境更令周边居民饱受困扰,但往往就是屡禁不止;马路两旁累累硕果的银杏树每年总会惨遭“棒打”,甚至连小区内的大树也能惨遇黑手“环割”而致死;市区公共自行车自启用以来深受广大市民青睐,但在使用过程中,一些市民的不文明行为让公车屡屡受伤;至于电动车闯红灯、盲道被占领、高大上的写字楼变成了“大花脸”,小区甚至公共场所乱贴小广告等痼疾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如上种种不文明行为为何就禁止不了呢?关键的关键还在于少数人的文明素质不到位和城市的管理法治不到位。就如乱贴乱写小广告这个城市“牛皮癣”问题,以笔者之见其实是不难解决的。小广告上总会留下手机号码和联系电话吧,那么我们的管理方为何不通过这一号码将此人召来,然后命他(她)将所贴广告和所写号码全部清洗后再给以重罚,我就不信,让他付出得不偿失的沉重代价后,他还会再贴小广告留下手机号码吗?
  理念引领时代前进,时代呼唤道德文明。国内外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道德文明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这个国家,这座城市的发展进程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弱。而城市的精神高度是以每个个体的文明程度累积起来的,所以说名城市民素质就必须是文明的、高尚的,这比这座城市的任何品牌都重要。好在我市已在“十二五”期间,以全国第六、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创成了全国文明城市,问题是如何名副其实地长期保持发扬下去。
  民而无德,市将不市,以德治市,迫在眉睫!因此笔者建议:能否将名城“实干、奋进、创新”六字“镇江精神”增加为“实干、奋进、创新、文明”的八字“镇江精神”呢。因为如果镇江缺少了“文明”二字,那么我们将会失去过去、现在乃至未来最想拥有的东西——“名城”!

(作者周润生为江苏大学工会原副主席,李厚豪为镇江技师学院高级工程师)